页面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

我们公民——新公民运动问答之二







我们的共同身份——中国公民,独立自由的现代公民;我们的理念——民主法治宪政是通往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必经道路;我们的行动——做一个真正的公民,拒绝专制,捍卫自由和公义,建设我们自己的公民社会,直至民主宪政的自由中国。大变革时代,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建设者。

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臣民觉醒为公民,那些民主自由的先行者,依法竞选的人大代表,为正义奔走的维权者,慈善团体的召集人,维护正义的律师,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拒绝贿赂的企业家,坚持真相的记者,敢说真话的公务员,坚守法律和良心的法官,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等等,要彼此发现、自觉联合。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民,联合起来也叫“公民”。“公民”团队目前还处在各城市自发自治成长阶段,已经走到一起的有律师、学者、企业家、维权者等各界人士。“公民”的直接参与者是信奉并愿推动民主法治宪政进步的公民,同情者和支持者是信奉民主法治宪政理念但当下不便于直接投入行动的公民。

二、“公民”自身定位是什么?

“公民”是致力于推动中国民主宪政的公民团队。推动中国和平转型,是体制内外共同责任,体制外公民必须联合成建设性团队力量已是共识,关键要找到凝聚点和联合方法,“公民”包含理念、名称、标识,价值方向和个人身份统一,是最有生命力的凝聚点。

我们不是体制内改良派,不是为谋求体制内一个职位,专制体制必须结束;不是传统革命派,不为反对而反对,不为权力不择手段;我们的理念和话语体系不是推翻、打到、敌人、专政,而是民主、法治、自由、公义、爱;在反对中建设,捍卫自由和公义中壮大公民团队,在建设中反对,践行自由、公义、爱建设我们自己的公民社会,建设中消解专制。

三、“公民”是一个政治组织吗?

是,但“政治”不是为权力不择手段的野蛮政治,而是公共服务的美好政治,“组织”不是专制的黑帮式地下党,而是独立自由公民个体的联合。“公民”的使命不是改朝换代,而是建设民主法治,为中华民族奠定高贵的政治文明传统。为避免“组织”这个词的历史含义污染,我们更愿意称为“公民”团队。

“公民”团队当下的几个特点:自由公民个体的联合;无统一宣誓有共同理念;无统一纲领有共同标识;无惩罚纪律有民主规则;无上下等级有分工协作;同城公民团队自发形成、自治成长;以事件和议题为中心的平面化协作网络,有好的议题,其他各地公民都是其分支机构。

四、“公民”是一个合法社团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民,没有任何法律禁止中国人以公民的身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联合起来也叫“公民”,没有任何法律禁止公民结社,相反,宪法赋予公民结社自由。我们不排斥合法注册,但也不要求专制体制给予合法身份。我们不在乎是否合乎恶法,我们在乎是否合乎良心、道义和历史前进的方向。我们曾经注册公司,也曾努力注册NGO,但只要朝向民主宪政的方向,合法外壳随时可能被打碎,我们唯一可以挂靠的是中国人的良心。

五、如何加入“公民”?

“公民”是自发成长的团队,加入公民不是加入一个已经成型的组织,而是和其他公民一起搭建一个自由平台。只要认同公民理念和民主规则,愿使用共同标识,愿与大家协作推动民主法治,彼此分享个人联络方式,参加当地公民活动就算加入,随时可自由退出。

“公民”的成长是一个相互加入和联合的过程,每个公民都可以加入当地的或者外地的公民团队,每个公民也都可以通过qq群、微博等召集组建本地同城公民团队。团队与团队、个人与个人之见遵守民主规则,团结协作。“公民”成长初期“形散而神不散”,自由、公义、爱是价值和精神,公民分工协作逐步在民主规则上完善。

六、为什么倡导同城公民圈子?

公民联合不仅在网络上,也要在现实中,为建立长期信任与合作,网络交流替代不了见面交流。各地随时都可能突发公共事件,亟需当地健康公民力量引导。社会转型体制外公民团队成长模式应当从各地自发自治逐步走向联合,因此从同城公民圈子开始。

每个城市都有一批追求民主宪政理想的公民,需要通过QQ群、微博、论坛等途径彼此发现和交流,留下联系方式,见面。同城公民圈子强调共同身份是公民;规模可大可小,几人到数百人不等;按照民主规则议事,建议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不需要领袖,可推举召集人;除非为某个具体行动的效果而暂时保密,原则上议题、财务收支等全部事项透明公开。

七、“公民”做什么?

2003年开始,我们推动废除收容遣送制度,为被指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敢言企业家孙大午、被指控贪污行贿的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喻华峰、盲人陈光诚、黑砖窑受害者、杀死城管的商贩夏俊峰、三聚氰胺奶粉受害者等众多遭遇不公者提供法律援助,围观黑监狱救助访民,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等等。

未来的工作包括:传播民主宪政理念和自由、公义、爱的新公民精神;积极参与公共事件,调查公布真相,发出理性声音;为典型个案提供法律援助,帮助遭遇不公的最弱者;对不合理的法律和公共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推动修改完善;联合推动财产公示、反腐败、民主选举等。

“公民”是自发自治成长的公民团队,日常行动以地方同城公民决定的议题为主,开会时按照民主规则,任何一个公民都可提出动议,比如当地的个案援助、环保抗议等,表决过半或者三分之二多数就可以付诸实施。当然,也会有民主协商基础上的全国议题,比如推动财产公示等。

八、“公民”经费哪里来?

“公民” 作为追求政治理想的团队,坚持不做任何盈利活动,不从服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不接受外国组织捐助,所有经费来自中国公民个人捐赠。政治团队不接受国外捐款是世界通行的原则,政治是公共服务,必须和商业行为划清界限。

工作经费应以小额捐款为主,逐步实现全部费用来自小额捐款。募款可以为特定行为,也可为整个团队。公民可以给当地公民团队捐款,可以直接把现金捐给特定的人,可以给公民法律援助账号捐款并可以指定用途。

九、为什么公民聚餐定期举行?

聚餐是公民交流、联合的一个重要方式,各地公民都在进行。但如果各地公民聚餐都是随机性的,缺少规则,缺少各地互动和分享,公民社会仍是一盘散沙。公民联合需要统一的身份认同和标识,也需要统一的行动,各地公民在同一时间聚餐是打造公民共同体最简单但也很重要的一步。

公民聚餐倡导:1、不按传统习惯论资排位,平等就座;2、首先各自介绍自己,包括姓名、职业、理念和行动等;3、讨论时政或者既定议题,按规则发言;4、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提出动议,表决动议以及安排落实行动;5AA制付费,尽量节约;6、与大家交流个人的姓名、职业、所在城市、电话、信箱等基本信息;7、每个人下次聚餐带一个公民加入。

十、倡导公民日的意义是什么?

传播公民理念,联合公民团队,最有效果的方式是集中行动,比如,集中某一天统一使用公民头像,集中某一天张贴新公民精神,等等。普通公民不可能每天关注和参与公民社会建设,但每个月有一天作为公民日,只在这一天使用公民头像,传播新公民精神,很多人就可以做到。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天做公民有难度,但每月做一天公民是可以的。


公民 2012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